希望中的“回暖”尚未觸及,冷意卻加級襲來。
越是市場清淡,企業(yè)家出席各種會議活動就越是頻繁。這是報社同事閑來探討后得出的結論。論據無非就是在過去一段時間里,在參加各種活動期間,公司一把手參加的幾率似乎增加了。
當然這種結論或許沒有太多嚴謹的科學論證,但僅僅從表象來看,企業(yè)家們更愿意通過各種平臺或者方式來了解當前所在行業(yè)的現狀,以及交流彼此的看法。
4月份的機床展上,依舊是人頭攢動,新品競相斗艷,但記者私下跟企業(yè)交流最近市場表現時卻幾乎都是“低迷”一詞。
慘淡的數據
記者從國家統(tǒng)計局網站上查詢到,2013年4月份,國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6.5萬臺,1~4月份累計完成24.3萬臺;分別同比下降1.5%和4%。
作為機床行業(yè)占比最大的一個行業(yè),金切機床數字的變動非常具有代表性。當然僅僅是單月的下滑或許可能是偶然,但從統(tǒng)計局2013年一季度的數據為例,一季度金切機床產量為17.2萬臺,同比增長-0.9%。
實際上,早些時間中國機床工具工業(yè)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在談及行業(yè)運行時曾表示,低迷的格局短時間恐難以改觀。
當然,如果所有的數據指向都是一致性,那么或許是大的經濟周期所致,但讓國內機床制造商心疼難平的是,2012年機床進口額仍舊是強勢攀升,形成了一抹驚心動魄的紅。
平心而論,2012年中國機床行業(yè)產品銷售產值7001.9億元,同比增長11.8%。單單從這點來看,似乎跟行業(yè)低迷沒有太大干系,為什么很多企業(yè)家都會覺得日子倍加艱難呢?
業(yè)界人士表示,如果單從這些數據出發(fā),這仍是一份不錯的回饋,但去年機床各子行業(yè)當中,非主流行業(yè)如磨具磨料、木工機械、鑄造機械等增長較快,帶動了整體數據增長;而反觀其中的主流行業(yè),則問題顯露。比如數控金切機床,去年全年產量同比下滑了16.2%。
基于去年的負增長,今年一季度即使是個位數的下滑也讓企業(yè)家們忐忑不安,希望中的回暖尚未觸及,冷意卻愈加級襲來。
低迷的背后
確實,目前我國機床行業(yè)的現狀是,高端的機床產品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,還需要依靠進口補給,中端市場份額還在快速流失。
是用戶變化太快,還是機床制造商應變能力不強?或者兩者兼而有之。
毋庸置疑,去年包括今年國內機床工具行業(yè)的整體經營形勢嚴峻,市場需求顯著變化。究其原因:一方面,受出口下滑、投資放緩、內需不振等因素的影響,市場需求大幅下滑;另一方面,隨著用戶行業(yè)結構調整、產品升級,用戶對于機床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,其需求結構正在加速升級。
比如當前汽車、航空、航天、軍工、IT等領域需要的高剛度、高精、高效、復合等特點的高水平、個性化的機床產品仍是市場熱點,而有助于幫助汽車提高排放標準服務的專機也是頗受歡迎。
而在服務方面,用戶對制造商的綜合要求方面,不僅是交貨期、售前及售后服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更多需要提供整體解決方案。
而現狀卻是,我國中高檔產品競爭力薄弱,無論在產品性能、質量、可靠性,還是服務、品牌影響力等方面與工業(yè)發(fā)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。
其次,產能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失調也是困擾當前機床行業(yè)運行的一大瓶頸。2012年數控機床產品產量降低16.2%,但數控金切機床平均單臺價格卻上升2.8%。這說明,市場不僅減少了普通機床的需求,對經濟型數控機床需求也大為減少,特別是對中檔數控機床的需求還比較旺盛。
如何破局是橫在所有業(yè)界人士的一道難題。近期呼聲比較高的是要從中端突破。理由如下:中檔機床我國在技術儲備上可以達到;其次中檔機床是市場上需求最大的一塊;拿下中檔機床市場不僅有助于鞏固陣地,而且也為以后向上攀升打下了基礎。
但記者認為,無論是高檔機床抑或是中低檔機床,一個完整、具備有競爭力的產業(yè)鏈是惟一的保障條件。
基礎工藝、基礎裝備制造不給力,要鑄就核心競爭力似乎欠缺動力之源。而在業(yè)界,機床關鍵部件,比如主軸、電機或者系統(tǒng)等等,在國內尚未取得廣泛的信任。而這無疑是阻礙我國機床行業(yè)由大變強的最大障礙。
可靠性能否硬性
智能、綠色等等確實都是機床的發(fā)展趨勢,但是在記者看來,可靠性才是目前機床工具行業(yè)急需提升的迫切問題。
重慶大學機械設計制造研究所所長張根保教授說,我國機床產品的可靠性指標MTBF普遍在500小時左右,有些企業(yè)甚至不到300小時,與國外機床一般在1200小時的差距巨大,何以讓人用著放心。
的確對于中高檔動輒百萬元以上,要用十年以上的產品而言,可靠性是購買者首要考慮的問題。因為買機床不是就買它的功能以及成效,如果僅僅短時間能達到指標參數又怎么能放心長期使用。
張根保曾想牽頭將某企業(yè)機床應用到一汽車制造企業(yè)發(fā)動機生產線,然而用戶卻很“坦誠”告知,他不敢冒這個險,因為一旦出故障會影響正常的生產秩序,整個生產線就會被迫停工,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。
此外,不難理解的是,他的擔心還有另一方面,那就是雖然采購成本是壓下來了,但由于國產機床成線應用較少,一旦出了紕漏他就會為當初的“果敢”而承擔責任,而應用進口的這方面的風險則少了很多。
可靠性低的原因有很多,但張根保認為,意識不到位是首要的。雖然相關規(guī)定及廠內說的比較多,但實際上,只要可靠性與生產、銷售發(fā)生沖突,犧牲的永遠是前者。
當然可靠性是制造出來的,因此他藏匿在這個研發(fā)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,能省則省的行事作風是其大敵。
“可靠性需要做大量笨、細工作,這要跟上當前社會的節(jié)奏確實很難。但這又是一個不得不做、迎難而上的工作。”張根保說。
記者認為,在全行業(yè)都加緊練內功,轉型升級期間,企業(yè)不僅僅需要把注意力投向產品如何升級,也需要關注如何強化企業(yè)產品的監(jiān)管能力。 |